无尽的拉格朗日后排的敌人被拉格朗日怎么打击
有效打击敌方后排舰船是战术执行的关键环节。后排通常由高输出但防御较弱的舰船组成,包括航母、战列舰和支援舰等。针对这类目标,需优先选择具备穿透前排防御或直接攻击后排能力的舰船,例如配备鱼雷系统、无人机或远程导弹的舰艇。刺水母特种护卫舰的无人机系统可绕过敌方前排直接攻击航母,苔原级驱逐舰的防空能力则能压制敌方舰载机对后排的威胁。打击后排的核心在于破坏敌方火力链,需通过舰船定位和武器特性实现精准克制。
作战前需利用扫描功能全面分析敌方基地或舰队的防御布局,明确后排目标的类型、数量及周边援军分布。扫描会消耗探测器,需合理规划使用频率。若敌方后排以航母为核心,则优先配置针对载机的防空舰船;若以战列舰为主力,则需选用高单发伤害的鱼雷舰艇。情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战术执行效率,错误的判断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战败。
后排打击舰队应包含三类角色:穿透型输出舰(如刺水母、澄海级)、防空拦截舰(如苔原级)和高速机动舰。穿透型舰船负责对后排造成直接伤害,防空舰抵御敌方护航艇和战机的反制,高速舰则提供战术机动能力。编组时需注意舰队整体速度协调,避免因低速舰船拖累行动效率。技术值加点应强化锁定速度、冷却时间和对特定目标的伤害加成,确保输出效率最大化。
首轮攻击应优先摧毁敌方防空设施和侦查单位,为后续打击创造安全环境。次轮集中火力消灭关键后排目标,过程中需灵活使用增加攻击力、暴击率的临时道具。若敌方后排受前排严密保护,可采用分散攻击策略,同时打击多个防卫设施以牵制敌方火力。作战时机选择联盟成员在线高峰期,便于及时获得支援。整个打击过程需保持持续侦查,根据战场变化调整战术。
通过战报分析后排打击的效率,重点关注穿透伤害占比、防空拦截成功率等数据。若发现特定舰船表现不佳,需调整技术值加点或更换舰船类型。持续优化蓝图研究路线,优先解锁能增强后排打击能力的子系统改造项目。定期参与联盟演习,测试不同编组对抗各类后排阵容的效果,积累实战经验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