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尽的拉格朗日拉格朗日在分段飞行中的速度如何进行调整
速度调整的核心在于理解曲率航行与普通航行的切换机制。当舰队飞行距离超过3000吉米时,若航线上存在中转站(如己方哨站、采矿平台或盟友基地),系统会自动将航行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以曲率速度飞向中转站,第二阶段转为普通速度完成剩余距离。这种分段机制能显著提升长距离调遣效率,但需注意中转站的布局直接影响航行路线的合理性。技术值强化是提升分段飞行效率的基础手段,优先将FG300侦察型的动力系统技术点满,可使其成为全蓝图舰船中曲率速度最快的诱导船。
舰船定位决定了其在舰队中的默认位置,进而影响遭遇敌方拦截时的战术表现。前排舰船会优先承受攻击,因此高速舰队编组时需避免将高价值舰船置于前排。通过蓝图研究中的动力系统强化,可同时提升舰船的普通航行速度和曲率航行速度,但需权衡技术点分配对战斗属性的影响。增援指令的使用存在速度惩罚,若在曲速航行中增援,会导致整支舰队降为普通航行速度,因此增援操作应在舰队抵达目标区域后执行。
采矿作业中的速度优化需要特殊处理。工程船采集资源时通常采用普通航行,但通过预先派遣侦查舰建立路径节点,可使后续工程船队获得分段曲率航行能力。这种操作能缩短矿船往返时间,但需注意资源点的独占性——每个资源点仅允许一艘己方工程船同时作业。野怪封锁区域会对曲率航行产生干扰,若航线与野怪活动范围重叠,舰队可能被强制退出曲率状态并进入战斗。
战术层面的速度调整体现在845变速队等经典编组中。主舰队与增援舰队采用不同速度参数,通过时间差实现战术突袭。这种操作要求精确计算增援舰队的出发时机,确保其能在关键时间点加入战斗。虚拟前哨的布置同样影响分段飞行效率,临时建造的战术性建筑可作为人工中转节点,但需评估其维护成本与战略价值。舰队撤退时的速度机制需特别注意,紧急避险触发的自动返航采用曲率速度,而手动撤退则保持原有速度参数。
长期发展角度,速度强化应与舰队职能匹配。侦查舰应优先强化曲率速度,战斗舰船则需平衡动力系统与武器系统的技术点投入。同盟协同作战时,共享中转站信息能显著提升联合行动效率,但需建立规范的坐标通报机制。速度参数的实际效果存在阈值,当普通航行速度超过特定值后,其对分段飞行总时间的优化效果会逐渐递减,应转向优化航行路径而非继续堆加速度属性。





